最新动态:
  首页 >> 寻医问药 >> 就医指南 >> 正文

未来的医院服务应该是什么模式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3/7/29 16:40:25

  

1.医院不设康复病床,但有强大的康复服务

 

     在香港港岛东柴湾半山樂民道座落着一座1984年开工,1993年10月落成并使用的医院,叫做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该院修建开放1600张病床,作为香港东联网医院,该院以急症患者为主,平均住院日3天。该院与同级别的港岛西联网医院屯门医院同为香港的癌症治疗中心。

 

     此次半天的参观属于自费,目的是看人家的康复医疗服务是什么布局。由于这家医院是急症医院,故院内并无康复病床。香港医院的康复服务架构和内地不一样,他的科室分布是物理治疗部、职业治疗部、语言治疗部、义肢矫形器部,四大块独立自成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入院患者做早期康复治疗,但是约有一半的业务也是辖区90万居民有需要康复人士和工伤患者日间康复的主要场所。

 

     该院物理治疗部有人员36人,职业治疗部有人员20人,义肢部有人员6人,语言治疗部13人,上述几个部门均无医生编制。这尚不算设在老人科的物理治疗室和作业治疗室。康复治疗主要是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在9-12天,住院期间病人每天花费住院费100元(过去是68元),首次康复治疗收费100元,以后每次60元,政府为此需要贴给医院每天每人康复治疗费用3500-4500元港币,这也许是内地综合性医院要学习的模式之一,等同于早期康复,加速周转不设立病房。但他们的病人转介至附近其他医院,无专门定向康复医院。患者到时该出院时必须出院去康复医院,没有赖床现象,否则保险或政府不付费。

 

     涉及康复治疗的总面积大约有2000多平米,包括职工办公和患者候诊地方。物理治疗部有运动治疗区,物理因子治疗区,水疗区。治疗办公区域大约有1000多平米。

 

     职业治疗部有普通作业治疗区,工伤患者评估区,工伤治疗区(上肢或手的轻伤治疗,复工前的职业训练),其中进口德国的劳动能力评估设备300万元以上的就有好几台。各式职业训练设备应有尽有,职业治疗主要训练手的功能以及劳动技巧。 言语治疗部除办公区外,单是装有隔音墙的、实用面积不小于15平米的治疗室就有8间,由于很多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都在病床上,他们的治疗活动都下沉到病房去治疗。

 

     义肢矫形器部负责为患者装配治疗用矫形器,多用于手和下肢的矫形,缓解障碍,所用材料为热缩板。义肢装配则用半成品或专业公司定制。

 

     水疗区面积约400多平米,有恒温水疗池,上下肢热疗槽和可以做浸浴的哈巴氏槽,温水浸泡中的肢体肌张力下降,便于缓解肢体痉挛和做水中物理治疗。

 

该院的其他见闻: 该院4500多名职工,其办公区域非常宽松,而患者所住空间挤迫。我看到的老年病科,哪里能有单间?8个人一间敞开式的病房(港岛有些医院的病区12人1间),密度高,每张床之间拉有隔帘。未见到那里设单间,双人间等VIP病房,政府公立医院不允许超标准设立奢侈病房。护士下沉病房执行护理业务,由于几乎不在普通病房做静脉滴注,每个护士护理12个病人还是忙的过来。

 

     医院主楼的过道非常宽阔,很少有患者在过道坐着候诊,都在康复治疗区内的专门候诊区等待接诊或者治疗。1993年启用的医院,其过道足可并排开2辆小汽车,确实超前。

 

     地下车库有医生专门停车区,每一个科室有固定车位,用字母组合标记,其他科室不得擅自占用,放眼望去,视乎职工车库望不到边。

 

     患者不能擅离病区,出病区门,手腕上带的监视器可以发出报警声,立马会被病房内的工作人员发现追回。

 

2.医院总床位中有康复病区,但是康复是独立核算单元,周转率不计在内

 

     屯门医院,坐落于新界屯门青松观路,南临屯门河,香港公立医院之一,始建于1979年。由医院管理局管理,隶属于新界西医院联网,为香港屯门新市镇及新界西北区的居民提供服务。

 

     1990年代启用,是一所24小时的急症全科医院,总面积212,634平方米,容纳1,765张病床,这其中包含康复大楼的600张病床。服务人口为屯门新市镇和新界西、元朗的约100万人。截至2013年有5,630名职员,现在提供专科门诊、日间诊疗、社区医疗服务以及十多项专科等服务。医院积极开展社区护理的工作,建立多个服务中心,并组成专科医疗队,到病人家中和院舍进行探访和提供医疗服务。屯门医院的网内协作医院有小榄医院,青山医院和位于元朗的博爱医院。 屯门医院急症全科门急诊大楼内仍设有完整的物理治疗、职业治疗。为急症期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康复服务。康复大楼独立于主楼但紧邻主楼,两楼之间有连廊相接。康复大楼14层,4楼设有为康复大楼住院患者服务的物理治疗部,职业治疗部,言语治疗部,7楼至11楼共5层楼容纳600张床位的康复病人。说是康复期病人,其实神经康复只有80张床,其余均是由主楼转来或其他医院转来的内外科或骨科患者,其他楼层是行政和服务人员办公场所。他们在主楼住院超过5天必须转到康复大楼,重新在康复大楼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日另计,可以在康复大楼住4-8周。住在康复大楼里的患者如果病情恶化,仍可以再转回主楼相应科室接受急症治疗。

 

     这种模式是服务急症的主楼和肿瘤专科里有一批康复医疗和服务人员,从事早期康复。而康复大楼里5层大楼容纳600名患者,有自己的康复服务人员和训练室为他们提供服务。在香港,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是强制性的。

 

3.急症医院和康复医院分设,两套医院班子,必须双向转诊

 

     青山环抱,绿树掩映的香港新界大埔,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坐落在那里。这家1977年1月落成,由香港岛东柴湾搬至现址的急症和专科医院,有床位400张,属于香港北区联网,服务该地区的居民,提供全日专科门诊和急症服务。 新院的建筑、设施和运作系统的设计,融合了新医疗科技和概念,不但有安全的环境,其设计亦以病者为本,并应用建筑心理学的原理,藉自然环境、阳光、色彩的美感以及艺术的触动,对感官产生良性刺激,有助痊愈。医院设有先进的资讯系统,包括约500个在高速联网上的终端机,并安装有各式输送系统:包括电梯(17部)、小型升降机(2部)、真空导管输送系统(59站)、轨道输送系统(6站),及分别处理污衣和垃圾用的输送槽。新院内设有全港规模最大的“日间医院”,提供180个日间单位与身体康复(80位,分属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听力治疗、义肢及矫形服务)、日间手术(50位)、精神复康(50位)服务等。鉴于人口老化之需求增加,日间服务将集中和强化处理慢性和伤残疾病的复康治疗。 但这家医院平均住院日只有5天,他的病人向哪里转介?

 

     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的对面不到200米的距离,一座现代化的康复医院就坐落在那里,它是全港最大的康复医院,成立于1981年,共有床位827张,包括467张普通科病床,和360张精神病患者床位。该医院不设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基本每层就近有物理治疗室,而底楼有集中的职业治疗部,其他与康复有关的部门散置在医院不同楼层。

 

     目前,大埔医院主要接收转介自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北区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以及在医管局中央护理轮候名册内的病人。病人有内科和外科、骨科各科不宜在急症医院住院的患者,但是病情恶化,仍需转回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同样在大埔医院的住院日也是4-8周,之后患者回家或到颐养院。两家医院两套管理班子,病人进出均另办出入院手续。

 

4.对香港公立医院急症、专科与康复医疗关系的分析

 

(1)公立医院设备先进,以病人为中心;管理规范,不以盈利为目的。

 

(2)治疗师素质高,学历高。比如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物理治疗科已经要求治疗师需要硕士毕业。

 

(3)政府投入大。政府根据不同级别医院补贴医疗康复治疗费用。

 

(4)团队合作好。临床相关科室全力以病人为中心,主动协助患者进行康复宣教和康复治疗

 

(5)不同级别医院的康复功能各不相同,使命明确。比如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就是开展急性期康复治疗,主要采用下病房的治疗模式;屯门医院就有自己的康复病房,主是接收本院和联网医院恢复期的康复病人,但也没有放弃对专科和急症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而大埔医院主要收治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转介的康复患者,急性期稳定和恢复期的患者,病程就相对长。到康复医院患者病情稳定,原有疾病可以继续治疗,但主要接收各种康复治疗,使患者由被动卧床到主动运动,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和继发损害的产生。

 

(6)香港这几家医院分别代表香港东、西、北的公立医院,不管是哪一种业态,医管局控制总的病床周转率,比如急症专科医院的平均住院日3-5天,之后必须转往康复病房或康复医院,这种模式和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流程一致。美国的公立医院急性期过后不转康复病房或医院保险就拒付。德国远离中心城市的康复医院虽有重症监护病房,但是各医院都是主动按患者疾病程度向康复医院转送,尽管距中心城有60多公里路,康复医院也不用到处自己拉病人。香港则是所有户籍居民,都可享受廉价的公费治疗。政府有医疗支出预算,仍然强调急性期后迅速转往康复机构。 香港医生、治疗师不用担心患者欠费逃费,不用考虑自己的劳动会给科室和医院带来多少收益,自己的薪酬与科室的收入不挂钩,可以专心致志的从事与医疗有关的业务。 香港的公立医院病床条件没有单间、双人间,没有VIP,患者转出转入无条件,都是8人以上大房间,体现了公平。 香港公立医院之所以重视不同时期的患者康复治疗问题,目的不仅仅针对患者的疾病,更重要的是重视由疾病带来的失能问题。患者的各种功能早恢复一天,在医院滞留的时间就少一天。减少一天住院日,就为政府节约一份资金。同样,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一个层次,相应的减少了社会的支持负担,这才是这种制度产生的本质。

 

5.对未来医疗模式和医保付费方式的构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关于健康的定义就指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好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医疗设备、就医条件、医疗技术和建国初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人平均寿命提高了20多岁,老龄化浪潮正在袭来。我们重复着发达国家经历过的一切。经过2003年的非典洗礼,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日臻完善。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医疗机构普遍软硬件得到很大提升,急重症抢救技术明显提高,随之而来,有生命存在,没有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依赖的患者在每一家医院大量涌现,也成了医院相关科室压床的主要原因,有些家庭甚至因此把患病的老人遗弃医院,拒不履行瞻养义务。他们的存在给医院、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也考验着整个社会医疗支持体系和服务模式。

 

     目前的医院设置仍然停留在重临床、轻康复;重治病,轻功能的阶段。大的方面,原有的医院规模越变越大,科室越分越细。新的医院设置,只考虑区位布局,不考虑患者“分拣”,分层级治疗,大医院的患者转诊去向有很多肠梗阻。专科不专,甚至在一些医院存在医院大而全,科室大而全,万事不求人,上下游通吃,本该由急性期控制病情,恢复期应尽快去进行专业的功能锻炼,却仍然滞留在专科或急症病房。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年来政府投入不足,加之一段时间给医院断奶,完全让医院创收自己养活自己的影响,致使医院追求规模,科室保证病床使用率。也与地方政府和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没有充分领会和贯彻国务院“防、治、康”三结合方针政策有关,与医保政策顶层设计不合理有关。如果政府能够像大禹治水一样疏通医疗的上下游,设计医院初期能够像香港卫生署30年前设计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给予康复治疗足够的场地那么超前,医保以及相关政策能够针对不同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和康复关系理顺,按病种、分时期付费,不仅能够让医院里的患者精准按时分流,而且能够缓解很多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同样能给医保节省很多经费。 未来的医院,在单病种控制和临床路径运作成熟后,政府会改革按病种付费,或实行欧美国家普遍采取的分阶段分医院付费方式。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医疗康复和康复服务,这绝对不是偶然的。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准确体现,也是社会共同价值的合理趋向。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对西方先进的理念向来接受快、消化快,有些甚至在创新。与我们一河一湾之隔得香港在医疗康复、社基服务、残疾人服务方面的成熟度超前我们许多,我们学了香港的医管架构,三级健康网络,我们也一定能够学会香港在预防、医疗、康复均衡发展方面的好方法。在改扩建、修建设计时把医疗康复因素考虑进去,真正做到未来20年不落后。

今日推荐